<th id="phxjz"><track id="phxjz"></track></th>

頭圖加載中...

loading

【蜂首】面面精致是姑蘇,我在蘇州等一碗面

  • 出發時間/2022-07-17
  • 出行天數/6 天
  • 人物/ 和朋友
  • 人均費用/3000RMB

只可人等面,不可面等人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br /> 身兼詩人與烹飪達人身份的陸游,選擇用詩的方式將自烹一碗蔥油面的美食體驗記錄下來,此時此刻,面前的齏餺飥,勝卻了人間無數,這便是一碗面帶來的滿足感。

說到吃面這件事情, 蘇州 是避不開的。
我不是第一次來 蘇州 了,對園林和蘇幫菜已有了解,這次索性就將重心放在了吃面上。

作為外鄉人,自是吃不完吃不全的,所以也希望本地老 蘇州 們能推薦心頭好面館呀,我會補充總結在文末的~
蘇式面精致,整理游記的時候也跟著用心起來,歷史食俗了解不少,寫在了開頭。
如果是想看實用的吃面信息,可以直接翻目錄,看這幾個章節↓

【實用章節】
蘇式面暗語指南——論如何假裝吃面老手,學行話。
蘇州 吃面新認識——一些點單選店、吃面的tips。
蘇式面館——探店實錄、店鋪營業時間介紹。

“只可人等面,不可面等人”是面館規矩, 蘇州 人對待吃面這件事,是平常中帶著儀式感的。
蘇州 面館大大小小2000多家,人人有偏愛的店鋪,哪怕同個招牌分店不同,口感也就不同,一家店又有個人喜愛的澆頭口味,一人一味,各有所愛。這使得“ 蘇州 哪家面館好吃”這個問題,答案信息是海量且復雜的。更別說其中還夾雜著不少類似“為了它要來1000次”“面中愛馬仕”的“探店攻略”,每篇封面圖一定要等到面和澆頭擺滿一桌再開拍,我看圖都想說一句“不可面等人??!”再不挑一挑,面可就坨了。

最后,我結合著前幾年評選的“ 蘇州 十碗面”,以及其他一些朋友推薦的、記錄片中的、攻略中反復看到的,一共吃了17碗面,有些是直奔這碗而去,有的是隨性使然,吃得還是很開心!對于蘇式面也打破了之前的一些看法,要說為了一碗面去 蘇州 值不值,于我而言,是值得的。

蘇式面歷史

“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數筯玉簪橫?!?br /> 歷史中的“面”早有記載,“煮餅”“湯餅”“餺飥”皆是指面,而“面條”一詞正式通用則是在宋朝了。
“南人飯米,北人飯面,常也?!弊怨乓詠?,南北方的氣候、種植習慣決定了飲食偏好的不同。
寫下這句話的李漁是南方人,但同時也是好面之人。

南宋時期,金兵入侵,北人南遷,大規模的遷徙也對南方飲食帶來了改變,面條開始在南方普及開來。
“得 江南 者得天下?!? 江南 成為了當時 中國 最富庶的地區。宋朝時 蘇州 升級為 平江 府,號稱“東南都會”,更是這富庶的中心。貿易往來,商品經濟繁榮,天下財貨莫不聚于 蘇州 ,經濟繁榮了,文化與飲食自得跟上。南來北往,商賈聚集,飲食融合,匯于一面。

相傳,最早的掛面就是誕生于 平江昆山 縣。宋朝《玉峰志》卷下《土產·食物》中記:“藥棋面:細僅一分,其薄如紙,可為遠方饋。雖都人、朝貴亦爭致之?!边@時的藥棋面,已是細長的狀態,曬干保存,食用時再煮,儲存方便。

清代徐揚的《盛世滋生圖》中就可見當時閶門附近的繁盛場景,其中就有以“三鮮大面”為招牌的面館。

六下 江南 的吃貨乾隆帝更是作為 江南 旅游推廣大使,留下了不少關于 江南 美食的民間故事,其中就有關于楓鎮大肉面和奧灶面這兩碗蘇式面的。

蘇州食俗——不時不食、過時不食

蘇幫菜,歷史悠久,以選料嚴謹、制作精細聞名,因材施藝,四季有別。
蘇式面作為 蘇州 飲食的代表,自是遵循傳統——不時不食、過時不食。
蘇州 ,吃要講究季節,吃早了吃晚了,都不能收獲最“靈”的味覺體驗。

關于 蘇州 怎么吃,詳細可以看 蘇州 小伙伴羞羞寫的吃遍 蘇州 指南: http://www.dingyirunde.com/i/10093674.html

再說蘇式面的不時不食,春季的筍油面,夏季的三蝦面、楓鎮大肉面,秋季的蟹粉面,冬季的蹄髈面、凍雞面、藏書羊肉面,隨著季節更替,澆頭變化,吃的不僅是面,更是時令,不可錯時。
以前是因為食材的季節性和保鮮方式的不足,現在雖很多食材一年到頭都可吃到,沒了季節的限制,可是在老 蘇州 的心中,這原則卻不可變,到了時節頭腦便自動發出“吃”的訊號,過了時節就寧愿留作下一年的念想,不在季節吃了也不糯不鮮。

對于向我們這樣的食客游客來說,很多店家提供不在當季的品類固然能一飽口福,但既然到了 蘇州 ,便也學學 蘇州 人,所以這次我主要吃了夏季和常規的澆頭,沒吃秋冬的蟹粉、蹄髈、羊肉,只當把最好的留在下次。

蘇式面暗語指南

舊時在老 蘇州 吃面時,不可缺少的是面館的響堂。

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鴻興的店堂里一坐,你就會聽見那跑堂的喊出一連串的切口:“來哉,清炒蝦仁一碗,要寬湯,重青,重澆要過橋,硬點!”
——陸文夫《美食家》

食客落座,響堂的大嗓門一吆喝,后廚灶臺應聲落面,每一碗都是私人訂制。
這喊的是什么呢?喊的是對面的要求,要不要蔥、煮面火候、多湯少湯,特別暗語串成了一段蘇式rap。
現在的 蘇州 面館不見響堂了,門口點單或是落座掃碼,不過有自己偏好的還是可以提的。

我整理了一些蘇式面暗語做了圖,這樣看應該更直觀一些。
蘇州 吃面的時候,確實看到不少當地點單后再連上自己偏好的一串要求,作為第一次吃蘇式面的游客來講,我建議還是讓店家自配最常見的即可,除非是口味上有不吃蔥蒜這樣的要求。除此之外,我最常說的是二兩面,肚皮有限的情況下,面少要一點,減少浪費也可以多吃個澆頭。

蘇式面的構成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一碗蘇式面來說,湯、面、澆頭哪個更重要?”下面的答案也是眾人各抒己見,但大多認同的排序是湯、 面、 澆。

蘇式面的精致是層層細節體現的,除了湯、面、澆這三大部分,還有各家秘方配比的助汁,甚至是盛面之器,每一項都得講究,方得一碗講究的蘇式面。

▲湯——清而鮮

其實,蘇式面分為幾種,紅湯面、白湯面、拌面、兩面黃、爛糊面。
其中,蘇式湯面最具代表性,所以一般說到蘇式面也就指蘇式湯面了。
老話講“聽戲聽腔,吃面吃湯?!?br /> 喝茶、吃面、聽評彈,到了 蘇州 ,日子就得慢慢過。

蘇式面的湯看似平常,卻不只是普通醬油湯。
蘇面的湯是吊出來的,所謂的吊湯技法,是把富含蛋白質、脂肪、鮮味氨基酸等的動植物放在水中持續加熱,以獲取鮮味物質,制取鮮湯。
和煲湯、熬湯不同,吊湯是專用于做菜的。

將鱔骨、雞架、蹄髈、豬骨、魚鱗、蝦殼等食材一起燉煮,湯鍋躥邊小沸,慢火幾小時才能大功告成。吊出的湯清澈不見雜質,不油而味鮮。

江南 人家春天喜歡燒一道菜叫“腌篤鮮”,這里的“篤”就指這道菜的烹煮火候——輕沸時發出篤篤聲,之后便是有節奏地輕叩幾小時。
蘇州 人喜歡一早的頭湯面,因此每家吊湯的師傅也都需早早忙活,在后廚這樣篤篤定定吊出一鍋靚湯,才有了一碗好面的靈魂。

在底湯的基礎上,各家再加入自家特別配比的助汁,給這碗面刻上專屬的名字。
看這一勺勺清湯,是不是確能感覺到細節的不同呢?

助汁是 蘇州 面業的專用術語,燜肉的鹵汁、爆魚汁、鱔骨汁、蔥油等,秘不示人,是各家面館的味道差別關鍵。

▲面——細而韌

最早蘇式面是分為不同面型的,由細到粗,龍須面、細面、小寬面。 蘇州 面館美味齋的龍須面就很有名。不過現在面館的湯面都只有細面這一種面型了。
如果夏天來 蘇州 ,就能吃到風扇涼面,這種拌面就得用韭葉寬的小寬面。

蘇式面的細面大多是機制面,并無太多特別,不像其他一些地區的手搟面、拉面那樣筋道,因此有認為湯、澆、 面的,認為 蘇州 面太細缺嚼頭。

的確,比起花費時間的吊湯、種類繁多的澆頭,面相對普通,但下面條卻是學問。
一碗面的軟硬口感不對,是要重新下的。
因此,下面師傅的火候掌握至關重要,大鍋下面,幾十秒即成,觀音斗把面甩干、裹緊,入碗不拖水不潑湯,盡可能減少與面湯的接觸,保持滑爽柔韌,入口不糊不爛、硬而不生?!岸诉^三條馬路,仍然根根清爽”才能達到標準。

蘇州 人熱愛吃頭湯面,這里的湯不是吊出的高湯,而是煮面的面湯。
一早起來,面湯清澈,下面口感清爽。面館也會特別在大鍋上安置水龍頭,細水不斷更替,讓面湯變成活水,熱出冷進,清進濁出,湯始終保持清澈。

▲澆——繁而多

其實對于我這樣的外地食客,多種花樣的澆頭是最誘人的。
蘇式面澆頭種類繁多,2018 年蘇式湯面憑借多達 518 種的澆頭,獲得吉 尼斯 世界紀錄中“世界上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面”的稱號。
豐富的澆頭讓這一碗素凈的面變得豐簡由人,常年鐘愛的單澆、熱氣騰騰的炒澆、過季不食的時令澆頭,一碗面可以配上一本蘇幫菜菜譜。

燜肉、爆鱔、爆魚、鱔糊、炒肉、素澆、鹵鴨、蹄膀、蝦仁、面筋、素雞、香菇……有葷有素、有預制有現炒、任何一家面館都可列出數十種供選擇,可千萬別挑花了眼。

【燜肉】
燜肉, 蘇州 特色的面澆頭,出了 蘇州 便難見到。
上面說到湯底助汁就有燜肉鹵汁,所以燜肉面可謂是面館澆頭基礎,家家面館都有燜肉。

取四方的五花肉,需是帶骨肋條,洗凈焯水抽骨,加香料燉煮至酥爛,冷藏后斜切厚厚的大片,便是滋味最好的面澆頭。

預先做的燜肉經過冷藏,肉質緊實,表面凝著些許豬油,面條出鍋,只需取一塊擱置于面上便可上桌。

若吃的是加了酒糟的楓鎮大肉面,那隨面而來的便是一大塊白燜肉,看似清淡,實則已經燉煮入味了。

入夏, 蘇州 人喜歡吃糟貨,糟鴨舌糟毛豆糟鴨糟鵝……糟白肉有時也會這樣出現在餐桌上,帶著酒糟的香氣,又鮮又醇。

【姜絲】
吃面點上一碟姜絲的人,是懂怎樣吃蘇式面的。
蘇州 吃面配的姜是嫩嫩的,去皮切成細絲,不會辣,搭配大魚大肉的澆頭,去腥解膩。
蘇州 的一句老話講“早吃姜,晚吃卜,郎中先生對你哭!”
早起吃頭湯面,配上姜絲,暖胃養身。

【大排】
大排有兩種,紅燒的大排,另外就是這樣的蛋汁炸大排。
比起冷澆頭,大排現炸上桌,嗅覺比味覺更早滿足。

【爆魚】
“爆魚”不是“鮑魚”,魚切大塊,炸透透,再浸入鹵汁中浸泡入味。
爆魚的鹵汁是甜甜的,爆魚也是甜甜的,是 江南 人餐桌上的常見冷菜。

【爆鱔】
如果喜歡吃鱔魚,在 蘇州 有兩種鱔魚一定要嘗試一下。
一種就是爆鱔,做法和爆魚類似,但選取小鱔魚豁背油炸,操作要復雜許多。
反復多次的油炸浸泡,讓鱔魚的肉質發生變化,變得酥酥的,浸到面湯里能吸很多湯汁。

【鱔糊】
現炒澆頭有鱔糊,口感是滑嫩鮮甜的。
蘇幫名菜有一道響油鱔糊,味濃鮮香,上桌后,油淋蔥姜絲,刺啦一聲,極其賞心悅目。

本篇游記共含15576個文字,141張圖片。幫助了游客。 舉報
相關目的地:蘇州
返回頂部
意見反饋
頁面底部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