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phxjz"><track id="phxjz"></track></th>

頭圖加載中...

loading

十年游走大香格里拉——浸沐日光月華

序一 香格里拉在哪里?

香格里拉 ”這四個字,絕對是旅游界的大流量,神秘、浪漫,充滿了故事。它所代表的自然風光,觸碰的是人們審美的最高線;它所涵養的文化底蘊,孕育了人們內心珍藏的那一片凈土。無論是圖眼前的新奇震撼,還是希冀內心的充實平靜,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

那走吧,去 香格里拉 。在導航軟件里搜“ 香格里拉 ”,最先蹦出來的是 云南香格里拉 市,然后還有 四川香格里拉 鎮,在 四川 木里 縣境內,還有一處 香格里拉 湖,至于其它以 香格里拉 名字為前綴的,數不勝數。哪個才是真正的 香格里拉 ?我想說,都不是,準確說來,都不全是。

云南 香格里拉 市的松贊林寺。

四川 香格里拉 鎮的亞丁景區。

四川 木里 縣的 香格里拉 湖。

【香格里拉代表的含義】

回到根源,什么是 香格里拉 ? 香格里拉 一詞為世人熟悉是源于 英國 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線》,在第二章第一次出現,從偷飛機的飛行員口中說出的一個地名(Shangri-La),他臨死前讓主角康韋一行前往此地?!袄痹诓卣Z里代表山口( 比如 在色季拉山口看南迦巴瓦峰),書中說那個山口所在有一座龐大的喇嘛廟,山下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十分富饒的山谷,旁邊的極高雪山叫 卡拉 卡爾山,這就是關于 香格里拉 最直接的描述。由于該處自成體系、自有文明,宗教信仰包容自洽,慢慢成為一戰、二戰時人們心目中躲避戰火的理想之地,和我們晉代文學家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 桃源 一樣,是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安居 樂業 的、理想中美好地方的代名詞。從那以后,尋找 香格里拉 的具體位置成為熱潮。

▼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了 香格里拉 的景象和內涵。

起初,這只是地理意義上的,但人們漸漸知悉, 香格里拉 是虛構的,以眾多的原型為基礎,從小說和人們的想象中漸漸引出更深的含義。

首先, 香格里拉 是一種文明,有喇嘛廟,也有博物館,有原始民居,也有齊備的圖書館,有古代的農具,也有現代的鋼琴,整個山谷文明,自成一體,又海納百川。其次, 香格里拉 是一種信仰,作者將它描述成儒、釋、道三教共存之所,書中張先生反駁柏靈克洛女士認為的“信仰唯一”時說道:“難道說,只要一種信仰是真實的,其它的就必定是虛假的?”這便引出了 香格里拉 常說的中文意思“心中的日月”,人一生的追求,皆為信仰,只是要有所引導。第三, 香格里拉 是一種理想,這是作者心中的最高境界,文化上交融,宗教上共存,他在講圖書館時說到尼采和 牛頓 的著作并排而放,就是想說認知、意識上的對立共生,而從對山谷的治理來說,強調言傳身教, 無為 而治,保持最自然的狀態,而非“英美人總是以一種持久而荒謬的熱情來要求世界?!?br />
▼關于文明。

▼關于信仰。

所以, 香格里拉 有實有虛,虛的部分,就是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日月”,都有自己想要的“ 香格里拉 ”,大多數人最向往的就是書中定義的那樣,因此都對 香格里拉 充滿了興趣(當然,很多人有可能只是覺得這個詞很時髦、很酷而已)。

【香格里拉的位置】

作為一篇游記,對于 香格里拉 實有所指的部分,是接下來的重點。 香格里拉 在哪里?先說一說我們 中國 地圖上那些名字的由來。

2009年,我第一次去虎跳峽,在網上查信息,看到有 麗江 虎跳峽、中甸虎跳峽、 香格里拉 虎跳峽、 迪慶 虎跳峽等諸多說法,以為其中有山寨,后來發現是一個地方,只是路線略有不同,再進一步的刨根問底,便知道了很多背后的故事。

▼對 香格里拉 的探尋始于虎跳峽。

香格里拉 這個詞,很多年前就火了,火了以后利益相關, 云南 、 四川 便有了對 香格里拉 的地名之爭。動作最快的是 云南 , 麗江 西北 的小縣城,最初的名字叫建塘,后來成立了 迪慶 藏族自治州,建塘作為首府所在,改名為中甸縣,1996年省里組建一個專家組找尋 香格里拉 的位置,下結論就在中甸(專家,你懂的),在1997年的時候, 云南 省向國務院提出申請,將中甸縣改名為 香格里拉 縣,又在2014年升級為 香格里拉 市。

這個名字,讓 云南 如同挖到了一座金礦,在 石林 、 西雙版納 、 大理 等著名景點或飽和或沒落的情況下,成為了一個旅游新王牌,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香格里拉 市有普達措,有松贊林寺,風光并不差,但硬說 香格里拉 就在那里,未免吃相難看,很多不了解的游人去了以后,便說自己到了 香格里拉 ,也片面和膚淺了些, 香格里拉 市≠ 香格里拉 。

▼冬天的普達措有著驚心動魄的美。

四川 晚了一步, 香格里拉 鎮是2009年才設立的,2002年叫 香格里拉 鄉,在那以前,叫日瓦鄉,附近最有名的,便是亞丁自然保護區。 四川 未能捷足先登,聲勢就弱了許多,似乎它總是搶不過 云南 , 比如 一說瀘沽湖,很多人第一印象就在 云南 ,其實那是兩省的界湖。改名字這種事,只有一個利字,但往往破壞了真正的歷史, 比如 四姑娘山鎮以前叫日隆鎮, 張家界 一座石峰取了個哈利路亞山的外國名字,常有莫名其妙之感。

▼瀘沽湖在 四川 的湖岸線比 云南 的湖岸線長,約占2/3。

木里 境內的 香格里拉 湖就不多說了,以前叫寸冬海子,更是牽強附會。

所以, 香格里拉 在歷史上并沒有特指某一地,人為指定,既無意義,也對挖掘它的內涵毫無助益,只便宜了既得利益者。按照書中所述, 香格里拉 是一個泛指,綜合了很多特征,是一片很大區域的綜合體,大體是在 三江 并流的橫斷山區,若以文化而言,還可向外輻射和延伸些。

我們來看書中描述的特點:喇嘛廟、金字塔形極高雪山、廣闊而富饒的山谷,這三者是一體的。從寺廟、雪山、山谷這三個主要特征來說, 云南 香格里拉 市附近首先就缺少標志性的大雪山,一般的雪山高度和山形不至于讓人瞠目結舌。我想到了幾個地方,簡單分析下:①梅里雪山,山形相符,山前有飛來寺,但中間是 瀾滄 江的深溝,平坦廣闊的谷地不在這一面也較??;② 貢嘎 山,山形相符,山下有 貢嘎 寺,同樣周邊山谷和書中描述不完全一致;③ 格聶 峰,山腳下有冷古寺,還有虎皮壩平原,但山形不是金字塔形,也有缺憾;④亞丁三神山,央邁勇峰是金字塔形,仙乃日峰下有沖古寺,三山之間的洛絨牧場與書中描述最相符,但主人公可沒一氣見到三座雪山。

▼卡瓦格博峰,山前有飛來寺,書里對 卡拉 卡爾山的描述以及對天空的描述,這里最貼合。

貢嘎 雪山, 貢嘎 寺在山里,周邊溝壑縱橫

格聶 峰和山腳下的新冷古寺、虎皮壩平原。

▼亞丁景區的仙乃日峰與沖古寺。

因此,完全相符的幾乎沒有。但要說的是,詹姆斯·希爾頓并沒有來過 中國 ,他創作小說是基于 美國 探險家約瑟夫· 洛克 的文章和照片, 洛克 在1928年從 木里 到亞丁,留下 洛克 線,同年還去了 貢嘎 ,1931年見到卡瓦格博峰,這個過程里,記錄了喇嘛廟、雪山和山谷,尤其是亞丁三神山的照片直接發表了,這些都成為了希爾頓心中 香格里拉 的原型,他憑借想象造了這么一個地方,是他“心中的日月”(我想他一定特別向往),而今我們依據別人的想象生拉硬造的找幾個地方改了名字來證明他說的是具體而真實的,其實很可笑,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 桃源 并無具體所指,而國人在 重慶 酉陽 專門造了一個鎮子一樣可笑,至于哪吒故里、花果山原址,就更扯淡了。

最后的結論: 香格里拉 在哪里?地理意義上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而是一大片具有雪山峽谷主要地理特征,有著漢藏交集文化的區域,包含滇 西北川西 南的橫斷山區的大片區域。

序二 十年探尋香格里拉,只是浮光掠影

從2009年到2022年,十三年里有十年,每一年都會探訪 香格里拉 區域,它始終是我最心念念的地方。

2009年2月,我們去了 麗江香格里拉 縣,我覺得每一個對 香格里拉 感興趣的人,第一次都會選擇這里,因為網上一搜,大多跳出來的,都會指向這條線。去了以后,深度了解,有了更多的迷惑,也更感興趣了。

麗江 古城,大約在很多人的行程里都排在前面吧。

2009年10月,帶著興趣和疑問,我們去了 稻城 ,走最傳統的318國道,經 新都橋 、 理塘 一路探尋,然后在亞丁,我覺得那更像是我心目中“ 香格里拉 ”的樣子,但也更多知曉, 洛克 當年走了很大一片區域。

稻城 的紅草灘,聽說現在萎縮了很多。

2011年10月,去了梅里雪山,這也是歷史記載 洛克 見過的雪山,我們在飛來寺觀山,徒步 雨崩 村,徒步 雨崩 神瀑,那時還不通車,我們走得死去活來。

雨崩 神瀑。瀑布底下有無數的人在冰冷的水幕里凈滌。

2013年5月,假期不長,就去了 海螺溝 。

2015年8月,長行程里有一段去了燕子溝。

2017年2月,走 麗江 到瀘沽湖再到 西昌 一個大環線。

2018年8月,過 新都橋格聶 ,徒步 格聶 南坡,清靜幽謐,可稱為真正的秘境。

2019年2月,再次去梅里朝拜。

2021年10月,專程看 洛克 最贊嘆的 貢嘎 雪山,從草科走到子梅村,在子梅埡口、冷嘎措、泉華灘把雪山看了個夠。

2022年8月,填補上最核心的 木里 地區,走一趟從 木里 到亞丁的歷史行程,為 香格里拉 的旅行做一個小小總結。

木里 大寺,恢弘而寧靜。

這些是在核心區域里的旅行,如果考慮輻射區域,包括相似地貌的旅行,就更多了,還有四姑娘山、南迦巴瓦峰等等,這兩地除了山前沒有大寺廟,其它特征也都符合了,只是地理位置差得有些遠。

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對 香格里拉 的區域在心里有所劃定。打開地圖,以 四川 的亞丁自然保護區為圓心,畫一個標準的圓,這個大圓里,包含了滇 西北川西 南的很多地方, 德欽 、 迪慶 、 麗江 、 木里 、 稻城 、 鄉城 、 理塘 、九龍等等,它們共有的特點,是雪山屹立、溝壑縱橫,還有飄逸的經幡和無盡的藍天,深山溝谷之間,保留了很多原始的風貌,民風質樸,信仰純善,這正是大家心目中 香格里拉 的樣子。過去是讓處于工業洪流和戰爭創傷中的人們心生無限向往,現今是讓承受生活重壓和追求身心自由的人們趨之若鶩。

▼以亞丁為圓心畫一個圓,就是 香格里拉 的樣子。

這么一大段區域,怎么游呢?

以我自身的經歷而言,勾勒“心中的日月”,最少需要六趟旅程,平均以9天為計(包含兩個周末和一個5天的年假是大多數人都能實現的),如果有錢有閑,一次走完當然也挺好,但不同季節的風貌仍然值得多次前往。

第一趟旅程,還是建議去 麗江 · 香格里拉 線吧!這里對 香格里拉 概念的挖掘與宣傳幾乎達到了極致,是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最大的不足,也在于開發過度,缺少荒野氣質,游客太多,喧囂熱鬧,好處是交通方便,吃住方便。即便如此,這條線上仍有很多小眾秘境可以去探索, 比如 阿布吉措, 比如 黎明丹霞,都帶給人不小的驚喜。簡要路線及主要景點: 昆明 —— 麗江 (玉龍雪山、大研古鎮、 束河 古鎮、黑龍潭、黎明老君山、長江第一灣等)—— 香格里拉 市(松贊林寺、普達措、獨克宗古城、 納帕 海、阿布吉措等)—— 昆明 。

▼成熟的路線里,小眾的阿布吉措也值得走一趟。

第二趟旅程,可以走一走 貢嘎 山環線。曾經有人考證,最符合小說中 卡拉 卡爾山的,是 貢嘎 山。我見過的自認為最美的兩座雪山,其中之一便是 貢嘎 山,那種傲視群雄、昂首闊立的氣勢,在方圓數百里內都可以瞻仰,它的周邊相對保持原始,得以深入體驗 香格里拉 的魅力。 貢嘎 山范圍很大,深度游其實需要花很多天,這里所說算是一個初體驗。簡要路線及主要景點: 成都 ——磨西鎮( 海螺溝 、燕子溝、王崗坪)——草科(巴王海)——子梅村(子梅埡口)——玉龍西村(泉華灘、冷嘎措)—— 新都橋 (甲根壩、墨石公園、八美)—— 康定 (木格措、塔公草原、雅拉雪山)—— 成都 。

▼絕對的主角 貢嘎 山。

第三趟旅程,放松一下,去瀘沽湖吧,這次可以從 西昌 進入。瀘沽湖的氣質和雪山大不相同,但它又確實在 香格里拉 核心區內,挨著 木里 縣,正好把 木里 境內除了 洛克 線外的其它景點一并游玩,也是很好的行程。簡要路線及主要景點: 成都 —— 西昌 (螺髻山、邛海)——鹽源(公母山)—— 木里木里 大寺、 香格里拉 湖)——瀘沽湖(神龍灣、洛水村、草海、格姆女神山)

▼冬天的瀘沽湖里格半島。一定要環湖游,在不同的村落里住上幾天。

第四趟旅程,直奔梅里雪山而去吧,那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兩座雪山另外一座,為此我專程走了一趟 雨崩 徒步,又帶父母去瞻仰了它的神顏。我曾經把它比喻成神的儀仗隊,是因為太子十三峰一字兒排開,個個氣度非凡,攜手并立,震懾群邪。作為宗教大神山,梅里背后的故事和蘊含的信仰,更是充滿了神圣與傳奇。簡要路線及主要景點: 昆明 —— 香格里拉巴拉 格宗大峽谷、 白水 臺)—— 德欽 (飛來寺、 雨崩 村、 雨崩 神瀑、笑農大本營、冰湖、明永冰川)—— 大理 (洱海、三塔、 雙廊 古鎮)—— 昆明 。

▼被云霧遮住的梅里雪山依然魅力十足。

本篇游記共含70294個文字,900張圖片。幫助了游客。 舉報
相關目的地:香格里拉
返回頂部
意見反饋
頁面底部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